绝大多数父母,养育孩子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状况:
比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孩子特别粘人,父母一离开视线就哭;
特别逆反,总是跟父母作对,甚至拳打脚踢;
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自甘堕落......
其实,孩子这些显性的行为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秘密。
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追根溯源找到缘由,很难彻底解决。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些父母用一些错误的方式纠正,反而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著名心理学家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有关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她在《正面教育》一书中提到:
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她就会觉得沮丧。
每个孩子感到沮丧的程度不同,但都会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
主要有以下4种偏差行为:
①引起注意(你们快看看我呀)
②权力斗争(你越让我干什么,我越是不干)
③报复心理(你对我不好,我都会奉还给你)
④自我放逐(反正我也不重要,没什么好努力的)
如果孩子从最亲密的父母那里,归属感和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不信任感、恐惧感,并建立起强大的自我保护屏障,敏感、攻击性强。
终其一生都将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道路上,处于不断的内心冲突和自我消耗之中,无法获得心灵的安宁与幸福。
PART.
01
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一个人感到被无条件的接纳,无论表现如何,都感到自己被爱、被认同。
从父母那里得到归属感的孩子的感觉是安全、满足的,内心是丰盈、充满勇气的,会为他们各方面成长奠定稳固的心理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 。
心理研究表明: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
这样一来,潜能自然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
有些孩子在家庭中无法获得父母稳定、持续的陪伴和关爱,他对家庭、对亲情就会比较冷漠,常常觉得孤独。
于是会去别的群体中寻求归属感,或者只生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拒绝社交。
一个网友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二十多年来一直感觉心在流浪”。
父母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归属感呢?
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
语言暴力,破坏性批评孩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么没用的”;
威胁、恐吓孩子:“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总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你看看别人怎么那么优秀?再看看你!”
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孩子害怕自己被抛弃,缺乏安全感,心没有归属。
PART.
02
确认自己的重要性(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看重自己,觉得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受到社会重视,在团体中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并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时所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有这种情感体验者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重要时,他还容易愤怒,会经常对家人发脾气,甚至会对家人做出攻击行为。
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揭示出老师的殷切期望和用心对待,会对学生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在18个班里随机挑选了若干名学生,拟定“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老师。8个月后,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源正是在于老师的重视和“特殊对待”,让学生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因此表现得越来越好。
当孩子能够被认可,感到自己很重要时,他就会多了一股自信的力量,认为:我能改变自己、甚至改变世界。
于是孩子更加有勇气和热情去对外探索,敢于迎接挑战,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越来越优秀。
父母哪些行为会破坏孩子的价值感呢?
忽视孩子,不能做到积极回应:“我忙着呢,等会再说”;
冷嘲热讽,喜欢打击、否定孩子:“就你这样的,还去竞选班干部?”
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为他包办一切:“你不行的,还是我来。”
孩子越小,越是会依靠别人的评价建立自我认知,尤其是来自最亲密的父母的评价。
忽视和负面评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重要、没有价值,陷入自卑的漩涡,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PART.
03
怎样呵护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满足并呵护好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正是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与一生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父母应当注意这些问题:
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总是当着孩子面吵架、互相攻击,让孩子对家庭充满依恋与安全感;
多开展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围着餐桌吃饭、亲子共同参与的读书、游戏、旅行等;
多花时间陪伴、常与孩子沟通,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链接;
不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不威胁、恐吓孩子;
允许孩子犯错,不过分严苛、语言暴力;
正面管教,信任、肯定、鼓励孩子勇敢尝试、探索;
积极回应孩子,认真对待他说的话、问的问题,孩子会觉得自己被重视;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吝惜认可,不要总是打击孩子,他会通过被肯定找到自己的价值;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忙做一些事,赋予孩子责任,让他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他会更加自信;
可以常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合理的予以采纳......
如果在孩子生命早期,归属感和价值感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他会更乐观豁达、抗挫折能力更强,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从容。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用心对待。
END
本文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责任编辑 | 孔萌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上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