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云深处亦沾衣表达了什么情感,入云深处亦沾衣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天气晴朗没有阴雨迷蒙,去到山中云雾深处衣服也会沾湿。
2、出处:唐代张旭《山中留客》原文: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相关资料图)
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4、译文:山光物态沐浴于春日的光辉中,不要因为几朵阴云就打算回去。
5、即使天气晴朗没有阴雨迷蒙,去到山中云雾深处衣服也会沾湿。
6、扩展资料:《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
7、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并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8、篇幅虽短,却景、情、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9、全诗语言质朴,虚实相间,跌宕自如,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行留客空山幽谷,云封雾锁,水气朦胧,花叶露浓,即使是天气晴朗,你走入深山,也不免沾衣欲湿。
11、张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
12、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3、赏析张旭:生卒年不详。
14、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15、他擅长草书,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长于七绝,写景尤佳。
16、诗人的朋友来访。
17、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
18、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
19、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
20、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21、客人到山中来,自然很希望饱览山林美景,所以诗人第一句话便说:“山光物态弄春晖”。
22、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山色格外明媚,万物在春光中显得生机勃勃、光采焕发。
23、诗人着一“弄”字,写出了万物活跃的情态。
24、这是概括地写山林之景。
25、在这里,诗人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大空间:这里有青翠欲滴的新枝嫩叶,有潺潺而流的山泉,有歌喉宛转的百鸟,有白云缭绕的山径……。
26、诗人从整体描绘入手。
27、比一泉一石的刻画更能表现春山的意境,春山的生机。
28、如此山光物态,尚未尽情浏览就要归去,岂不遗憾得很!所以诗人第二句说:“莫为轻阴便拟归”。
29、你不要因为天边飘来一片薄薄的阴云就打算下山啊,山中的万般景致你还没来得及观赏哩!接下去,诗人捉摸客人不是不想欣赏春山美景,面是担心下雨淋湿了衣衫,于是他以退为进,说道:“纵使晴明无两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30、空山幽谷,云封雾锁,水气朦胧,花叶露浓,即使是天气晴朗,你走入深山,也不免沾衣欲湿。
31、言外之意。
32、“入:云深处”景色愈佳,为了一览佳景,怎能顾惜“沾衣”呢?即使下点雨,淋湿了衣衫又何妨呢?。
33、这是用委婉的方式,劝说客人留下。
34、全诗写得朴素自然,如同与友人娓娓相语,具有语近情深,委婉动人的特点。
35、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36、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37、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
38、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
39、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
40、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
41、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
42、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
43、“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
44、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
45、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46、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47、即使是天气晴朗无雨色, 高山深处的云雾也会润湿衣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